首页 > 新闻资讯  >  正文
怀念旧时慢生活,领略老北京风情
2023-08-11 05:15:12 来源: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协会

新近出版的《我们的日子:老北京的四季风情》,是一部接地气的民俗风情图志,包含184篇地道京味文章,近200幅手绘水墨风俗画,内容涵盖衣、食、住、行、手艺、节庆,串联春夏秋冬。全书全彩精印,细腻展现上世纪北方平民生活的点点滴滴,帮助读者了解图中所表现的老北京的风俗习惯,让人在“快时代”怀念起“慢生活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创作此书的何大齐是何许人也?他为何要画北京?又呈现出北京的何种面貌?

书画成日常

何大齐是一位画家、书法家,1940年生于北京,他家学渊源,大伯伯何二水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,何大齐受其艺术熏陶,从小就喜欢用铅笔画小人儿。后来,何大齐从事老师行业,在语文课上,他边画边讲《沙漠之舟》、《核舟记》,帮助学生理解课文。

何大齐先生把写字画画当自己的每日功课。他说:“我在练字画画的过程中领悟到艺术和生活的相通性,书法是在技术中包含着艺术。你看,隶书的线条像苍松翠柏,而行书又像柳条。我听理查德·克莱德的钢琴曲,仿佛能看到雨点的线条,而在书法的提、顿、快、慢中同样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。”

《我们的日子:老北京的四季风情》 作者:何大齐 木玉 定价:198.00元 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何大齐先生曾坚持在报纸上画专栏,绘制前他先画速写,然后留一份黑白底稿,再画一份彩色版,黑白讲究黑白灰的对比,彩色讲究色彩的选择,所有的文字都是他手写。何大齐的草稿本里纸面干干净净,没有任何涂抹。

绘北京民俗

时代发展,社会演变,很多民风民俗渐渐淡去。

何大齐为这种变化心焦,于是他拿起笔,把童年的记忆留下来。“我画的就是我的记忆,在院子门前放鞭炮的小孩就是我,那个大门就是我家的大门。我拿起笔就能闻到那些味道、听到那些声音。我记得从厂甸买回来的风车绑在树上或者绑在房檐底下,风车迎着西北风昼夜哗哗作响的声音,好像隐隐还在我的耳畔回响。童年的春节,童年的风车,永远不能忘怀。”

退休之后,何大齐画下了更多跟老北京有关的图画,相继出版了《烟袋斜街旧影图卷》、《京西古道风情图》、《老北京民俗风情画》、《燕京往事》、《万有汉字》、《骆驼祥子》(注释插画版)、《茶馆》(插画版)等。这些书图文并茂地讲述着老北京的传统风俗。深厚的绘画功力,从过往生活中提炼画面的高超能力,让何大齐的书页页值得反复回味。

捕四季风情

在新书《我们的日子:老北京的四季风情》中,何大齐先生再现了老北京街头巷尾的一个个场景,介绍老北京的风俗习惯,最终再次交出一份了解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宝贵资料。

全书从吃春饼开始谈,聊到种类丰富的老北京的食品,还涉及修脚、擦皮鞋、锔锅锔碗等老北京的行当,回溯了往日生活里人们习以为常而今几近消失了的记忆。文章配以相应的民俗画,为读者按图索骥深入了解留下线索。北京的四季区别鲜明,四季流转,《我们的日子:老北京的四季风情》在第二年的二月二龙抬头曲终奏雅。

作者的文字真挚诙谐,简朴典雅,画作风格鲜明,从笔触色调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北京饱含着的深情。

(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: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)-END-

标签:

精彩放送